主题:娱乐地产
2010年的房地产行业无疑是全社会的聚焦点,雷人频出,雷语不断,雷闻声声,雷政款款……让这个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充满了娱乐性。当理性被冲动压倒,决策被误判引领,出现笑料就不可避免。 08年金融危机爆发,作为应对危机的措施之一,国务院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房地产行业苦苦企盼能列入其中,却在最后时刻被其他行业取代。仅仅一年多以后,要振兴的十大产业大多还待振兴,不被振兴计划支持的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打压对象了。看来国务院很英明,早料到房地产行业不需振兴…… 有些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缺乏专业性,结果弄出了很多洋相。例如国家统计局的“2009年全年房价上涨1.5%”。1.5%的全年房价上涨幅度既和国家统计局早先发布的数据矛盾,又和其他所有机构数据相去太远,已被广泛质疑。要真的只上涨了1.5%,那是一个多么理想的数字,政府还这么大动干戈调控房地产市场干什么,想必中央也不相信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某专业机构发布“新政后一周北京房价下跌8000元”的监测报告。媒体曾经广为报道,并以此来说明新政的威力立竿见影。业内已传为笑谈,证明是个数字游戏。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性和项目制特点,决定了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来做对照研究,每周开盘的数量和楼盘业态、分布、档次都会有很大差异,样本的数量和结构对结果的影响很大,不加分辨的做平均很容易出现大的偏差。还有某媒体5月4日报道:“5月份北京有40个项目开盘,而记者从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了解到,5月份已经取得预售资格的5个楼盘目前均显示零成交”。这已经让人无语了。按照北京建委规定,取得预售证后三天必须开盘销售。假定5月份取得预售证的这5个楼盘在5月1-3日获批销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在发证后就显示房源为可售状态,而在5月4-7号开盘销售都是可以的。此外,开发商一般都是在开盘时集中认购,待认购高峰的几天过去再开始办理签约,免得顾此失彼忙不过来,只要在认购后的一至两周内换签都是合规的。所以拿证后的几天签约量少才是正常的,如果当天拿证第二天就大量签约反而是特殊情况,说明前期做了办卡排号或内部认购,就等着集中换签。这些人根本不了解房地产市场的基本运行,想当然的看数字出结论,不知误导了多少老百姓。最近又有某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声称,“按照房价收入比测算,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房价收入比均超过12,存在明显的房价泡沫”。房价收入比是指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尽管房价收入比是一个全球通用的指标,但其合理范围却没有统一标准。只以比值的大小来得出结论,不考虑中国的国情,未免会南橘北枳。首先统计中国的家庭总收入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资性收入、非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隐性收入等等,统计公布的收入往往只是工资性收入这部分。此外衡量中国人的购房能力,不能只看购房签约人的家庭总收入,还要考虑能够给予资助的家庭关系人的收入,一对年轻夫妇购房者后面可能会有两个家庭在提供支持。我实在不知道该研究机构如何测算京沪深杭的居民收入,按照户口划分还是常住人口,是统计局的收入口径还是税务局的个人所得税推算……基础数据不靠谱,结论也很难站住脚。北京市近期出台了一些政策,也很可商榷。如市住建委、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市国土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酒店类项目销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在5月31日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酒店项目,一律禁止分层、分单元销售。 将酒店项目分割成一套一套的住宅,冠以“酒店公寓”来出售,这种方式将被禁止。这让人想起几年前的“住宅禁商”政策。过去开发商是把住宅立项的楼盘改为写字楼酒店出售,政府禁止这么干。现在开发商又把酒店写字楼立项的项目改成住宅公寓来卖,政府又禁止了。你说这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