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调控又遭“蔡氏威胁”
文/岁寒 如笔者所言,房价由遏制改“恶治”,犀利且严厉;中央和北京市刚紧了紧鞋带儿,“至贱无敌”的开发商便受不了了,惊呼“前所未见”,于是立马有人跳出来发出类似“钢筋换竹片”的“蔡氏威胁”,说是如果要“限房价、竞地价”,开发商就要在节省建筑成本上下工夫,建好的房子只要能住、能卖就行。好一副奸商嘴脸,质量呢?安全呢?全然不顾,真乃“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哪!何止是缺德寡义,简直是没有人性。看看汶川、玉树那一片片废墟吧,脆弱的建筑夺走了无数生命。我国已进入地震频发期,这种质量难保的“空心”房子,谁敢买?谁敢住? 以“质量”要挟、对付政府的调控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是开发商及其代言人惯用的无赖伎俩。2008年岁末,蔡鸿岩在中央电视台与牛刀和时寒冰辩论房子质量问题时辩无可辩,情急之下说走了嘴,说房价如果下降,开发商就会用竹片代替钢筋,以降低建筑成本。此话并非空穴来风,或许蔡鸿岩真的知道一些内情,随后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一说法。2009年,全国各地楼倒倒、楼歪歪、楼脆脆、楼断断的现象屡有发生,绝非个例,开发商唯利是图留下的建筑质量问题开始显现。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张原的研究领域之一就是建筑质量,也曾做过多年的建筑工程监理,他表示:在房屋建造过程中,从开发商到承建商再到具体盖楼的承建方、工人,大多数时候都不是以“保证质量”为第一考虑的,“第一考虑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建房子,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如何尽可能多地赚一点钱。”这种现象也得到业界、专家和住建部官员的一致证实。最近,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便语出惊人: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 牛刀先生有一篇博文“近年新建住宅有可能造成楼塌人亡”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这三年是中国房地产官商勾结最严重的时期,不排除大量住宅建筑质量问题严重”。既得利益集团追求的是“高房价+多、快、省=利润最大化”,省掉一个“好”字又何妨?因为他们知道,在狂热的楼市里,再差的房子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所以,可怜可悲的消费者是否也该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智,不要“赔了夫人又折兵”,当了房奴再做鬼,起码要对自己的生命、全家的生命负责吧。买不买房的主意可以自己拿,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纵有广厦千万间,哪一间才是让人放心居住的?中国的房地产业被政府惯坏了,此番调控是否会像以往那样雷声大雨点小,无果而终,不了了之,让我们睜大眼睛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