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3224阅读
  • 0回复

庄子论道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784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3-27
— 本帖被 Admin 从 免费体验区 移动到本区(2009-04-09) —
    庄子的道德论也是独辟蹊径的。太史公日:“庄子散道德,放 sx+k V A  
论,要亦归之自然。”(《史记·老于韩非列传》) UGM:'xa<T  
    庄子首先说明道与德的关系。 c%,ky$'18  
    他说:“德兼于道,道兼于天。”(《天地,)“兼”是“归”的意思, )Rb t0   
亦即“合”的意思,说明“德”是配合“道”的,人的思想、行为须合 S9l po_!z  
乎自然法则。又说:“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 {}'Jr1  
就闲·”(。上)意指现实世界一切都合乎自然抹则,自己就与万物 YY tVp_)  
共同繁昌,否则自己修德闲居,与世俗同浮沉,逍遥自适。可以 r%=a:GdAg  
说,“道”是天之道,“德”是人之道。所以又说:“德在乎天。”(《秋 AFsieJ  
水》》即人的“至德”须合乎自然。但德与道并非,.个概念,道指 e^\(bp+83  
自然,德指人事。因此.“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举护  } t像无‘》》 +|S)Mm8-  
根据郭庆落《庄子集释》云:“言德有优尖,未翻同道也。”这是因为 BR@gJ(2  
各人配合自然法则的程度有所差异,“得之在己”的“德”与“道,讲 LC=M{\  
非一致,所以德与道不能相同。 H&*&n}vh5y  
    总之,德是配合于道的,但德并不等于道,这就是德与道的 I&15[:b=-  
关系。 ,ynN801\m  
其次,庄子说明道德的实质问题。 lgVT~v{U`n  
他认为,道德的极致就是自然无为,顺任自然而不加以人 T7ShE-X  
为。人为意味昔强作妄为, ;9)nG,P3  
与自然法则背道而驰。 a0JMLLa [I  
意味着外加束缚,这就违逆了天道, |QbCFihn  
他又说:“夫虚静活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本, 3nhQ^zqf  
而道德之至。” 9({ 9r[U  
‘“天道》)道德的实质就是“应静、恬淡、我摸、无为”。为什么 ;6 d-+(@  
这样说呢?因为天地万物的本来面貌,就是“自得其得”、“自适 )N^fSenFBn  
其适”。所以,庄子说:“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 {c?{M.R  
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同上)虚0与无为密切有关,无为则各就 ^|h_[>  
各位,各尽其责,用不着外力的强作妄为,而符合自然的面貌。 2.);OFk+  
    庄子进一步说明道德的实质,他说:“夫恬淡寂摸虚无无为, 7?k3jDK  
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 ((All*)) )道德之质与通德之至是一 MTE 1\,  
个意思,如果平日做到“平易恬淡”,就不会受到“忧患”所干扰, dmkGIg}  
也不会受到“邪气”(各种欲念)所侵袭,这样德性完整而精神不 I31Nu{  
亏损。他认为悲乐、喜怒、好恶的感情,都是不符合道德要求 d/oD]aAEr  
的,所以静虚而“不与物交”(不和外界打交道,不受世务的畏 h8.(Q`tli  
扰),心情恬淡寂漠而无所“忧乐”,·这就进入I .德的境界了。. 8TH;6-RT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一‘’‘·’仁一 dQH8s  
    从此可知,庄子关于道德实质的说法,正如太史公所谓“散 {s*1QBM$\Z  
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厅的评价,总的旨趣是顺任自然、无 ^oDs*F  
有作为。 G DBV  
    第三,对儒墨两家宣扬的道德观念进行挑战‘ e]!`94f  
    庄子既揭示了别开生面的道德理论,当然对于儒墨两家的道  wDiq~!  
德观念有所批判。 obbg# ,  
    在庄子看来,儒提的道德观念都是违背自然法则的,他们视 2|exY>`w  
道德为外加于人的约束力量,是强作妄为的东西,这是根本错误 m|?1HCRXRI  
的。儒墨的道德意识行为是“削性”、“侵德”的勾当,与庄子主张 h8M}}   
的道德理论恰恰相反。 4>Ht_B<<  
    庄子认为:“屈折礼乐,峋俞仁义,以慰夭下之心者,此失其 !F6rcDKI  
常然者也。”(《拼姆》)意思是说,周旋于札乐之间和相勉于仁义 H 9/m6F  
之道,借此来安慰天下人心,这是违背了自然的本性。育外之_ #+" D?  
意,儒家倡导礼乐、宣扬仁义,实际上与“散道德”的放任主义毫 lv.h?"Ml  
无共同之处。儒家主张约束(规范)人性,千涉自然,庄子则主 Wkb>JnPo  
张放任人性,顺任自然,所以他鲜明地向儒家的道德论提出挑战。 ~9!@BL\  
    庄子甚至说:“说仁邪?是乱于德也,说义邪?是悖于理也; DD7D&@As  
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说乐邪?是相于淫也。”(《在有》)喜欢仁 UDk H'x$=  
义礼乐都属于“乱德”、“悖理”、助长淫巧的行径,有害于自然的 j";L{  
“性命之情”。他极力主张“削曾、史之行,钳扬、墨之口,攘弃 <Cs9$J  
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肤巷》)这是因为,曾参、史鱼、 uW}M1kq?+l  
杨朱、墨ii诸人,使天下后学违逆自然本性而实行什么“忠孝”、 ):=8w.yC  
召兼爱”、“浮辩”等等,不可能符合自然法则。 fK@UlMC]7  
    庄于特别提到孔子与老聆的一段对话: 2WKIO|'  
    “老耽日:请向何谓仁义? tQxAZ0B^  
    孔子日:中心物恺(和乐),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OL#i!ia.  
    老耽日:……夫兼爱,不亦迁乎I无私浦,乃私也。”(《天道》》 Q-s5-&h(  
    这段对话尽管是窝言性质,但从此亦可知所谓“仁义”、“兼 5A %TpJ  
爱”的说辞,庄于是大不举为然的·他认为“放德而行,循道而 k+@ :+ RL  
趋,已至矣,又何偏偏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l’’(同上)“放 3,#qt}8`  
德”与“循道”的意思就是放任主义,绝对不能用“仁义”、“忠孝”这 `7`` 1TL  
一套去“乱人之性”。应该说,道德上的放任主义和政治上的无政 *6_>/!ywI  
府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庄子的思想内翻就是放任主义和无政府 {RsdI=%  
主义的结合。 J +Y?'"r  
From: http://www.cacaca.net.cn/read.php?tid=41 Powered by PHPWind.com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十年磨一剑,鼎力打造个人事业平台,我的事业我做主,做人生命运的掌舵手.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
培养鹰一样的个人,打造雁一般的团队!